首页 > 国内 > 内地新闻 > 正文

小卫科普汇 | 口罩,你戴对了吗?-机器网

当前

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

奥密克戎变异株来势汹汹

国内疫情多点散发、局部高度聚集

疫情防控不放松

这些措施要知道


今天小卫来给大家科普一下

口罩的正确戴法

一起学起来

7种情况务必更换口罩


通常情况下,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,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;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,不可重新使用。



“超期服役”将使口罩的防护效能大大降低。


  • 若在高危场合使用,或与病人接触后,口罩使用一次后必须丢弃;


  • 但在日常生活中,如公园、马路、人流相对稀疏的公共场所佩戴后,可将口罩摘下,置于通风环境自然晾干后继续使用。


当出现以下情况时,应及时更换口罩:


1口罩受潮时;

2. 口罩内有异味时;

3. 呼吸阻力明显增加时;

4. 口罩有破损或损坏时;

5. 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时;

6. 口罩受污染(如染有血渍或飞沫等异物时);

7. 曾使用于隔离病房或与病患接触。


专家提醒,医用防护口罩,如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都可以有效阻挡新冠病毒的入侵,但普通的布口罩几乎没用


佩戴口罩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、保护他人,所以不要让口罩成摆设。


在露天通风良好,无人员聚集且自己未生病时(与他人距离至少2米以上),可以不戴口罩,而在其他公共场合要规范佩戴。


如果佩戴时间长感到不舒服,最好的办法是及时离开,缩短停留时间。


5种做法让口罩“失效”


戴口罩的方式错了,非但起不到防护效果,还可能因此致病。下面5种做法会让口罩“失效”。


No.1

口罩拉到下巴、挂在胳膊上



口罩戴得久了,不少人习惯把口罩拉到下巴处,露出口鼻,特别是逛商场、就餐时。


疫情期间,环境中可能有悬浮的病毒。脖子和下巴是病毒暴露区域,将口罩拉到下巴,口罩内层会受到污染,将口罩戴回口鼻时,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。



还有些人把口罩套在胳膊上,需要时再重新佩戴,这样也不可取。


肢体活动时,有可能无意中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,且手臂活动范围更大,口罩里层容易沾染到灰尘和细菌,反而起不到防护作用;重新佩戴时,更容易被感染。


No.2

没有完全贴合面部



口罩和脸之间留有缝隙,人在呼吸时,气流会流向缝隙。


日本MBS电视台这档节目让一位女士戴口罩,不贴合面部。医生使用特殊设备,测量口罩外侧空气中的有害物质,有多大几率从缝隙进入口罩内侧。


测试发现,外部细菌泄露率达到100%。也就是说,口罩与人脸留有缝隙,会严重降低口罩的过滤作用。


正确做法:戴口罩时按一按鼻子,贴合整个脸部。佩戴口罩必须遮住全部口鼻,金属条紧贴鼻梁,上端在眼眶下面,下端覆盖下颌。


No.3

摘口罩时碰到口罩外侧



我们通过口罩阻挡了飞沫,如果用手直接从外摘下,相当于打开了接触传播的通道。


手可能会被口罩外侧污染,如果再忘记洗手,去摸鼻子揉眼睛,病毒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人体。


正确摘口罩的方法是通过挂绳取下,摘完口罩要洗手,没有洗手条件时最好先不摘口罩。


图片来源:人民卫生出版社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》


No.4

口罩戴反了



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般有三层,外层阻水,中层阻隔微粒,内层吸湿。


如果口罩戴反,阻水的外层朝内。呼出的水蒸气无法透过,戴一会儿口罩湿了,就丧失了阻挡作用。


No.5

口罩用酒精喷洒



将口罩高温蒸煮,或是用大量酒精喷洒,看起来像是消毒,其实这些方式专家都不认可,反而会浪费口罩。


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表示,口罩能防护病毒,是因为病毒会伴随液体飞沫形成小颗粒,附在口罩上。


用酒精喷洒口罩表面,酒精挥发时会将里面的水分一起带走,再使用时,被分离出来的病毒有可能被吸入。


机器头条新闻 news.ji-qi.com)综合整理。

心理测试:你第一眼喜欢哪朵菊花,测你会越老越迷人吗?-机器网 【同心协力战疫情】责任在肩 防疫有我——合阳县第三初级中学深入包联小区开展疫情防控值班值守-机器网